通讯基站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套较为全面的更佳 方案:
· 接闪器选择与安装
· 避雷针:对于有铁塔的基站,铁塔本身可作为良好的接闪器。若铁塔在建筑物顶,应将铁塔四周与屋顶避雷带做好电气连接。对于附近无铁塔的基站,优先采用避雷网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其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10m。若屋面有天线等通信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且安装在基站建筑物的更高 点,以更大 限度吸引雷电。避雷针应采用高导电性和耐腐蚀的材料,如铜、铝等。
· 避雷带和避雷网:沿基站建筑物屋顶边缘、屋脊等部位敷设避雷带,采用圆钢或扁钢,其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雷网应覆盖整个屋顶,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
· 引下线设置
· 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布置,间距不大于18米;对于重要通信局和100米及以上的电信楼,引下线间距应不大于12米。可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以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散流,均衡地电位,同时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电信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
· 电源防护
· 电缆敷设:进入机房的电源线应采用金属铠装电缆埋地,电缆的铠装层两端接地;无金属铠装层的电缆应穿钢管埋地,钢管两端接地,埋地长度应不小于15米。
· 防雷器安装:在电源线路上安装多级电源防雷器。在电源总进线处安装通流容量较大的电源一级防雷器,如PX100C80 - A/3 + NPE;在设备前端再安装二级或三级防雷器,以进一步限制过电压。所有防雷器均应良好接地。
· 信号传输线防护
· 屏蔽措施:所有信号线均应采取屏蔽措施,可将信号线敷设在屏蔽线槽中,屏蔽线槽应良好接地;也可将信号线穿金属管敷设,金属管应全线保持电气上的连通,并且金属管两端应良好接地。
· 信号防雷器安装:在信号线路上安装信号防雷器,如在E1通信接口处应安装相应的信号防雷器(N - CC4),以防止感应雷通过信号线路侵入设备。
· 天馈线防护
· 电缆敷设:从机房至天线的同轴电缆应从铁塔中心引下,只在下部外护层接地,可减少同轴电缆内导体上感应电流强度。
· 防雷器安装:在天馈线进机柜前应安装天馈防雷器(AN10MF - 1/4),天馈线防雷器可安装在机房内走线架上,其接地应接机房汇流排。
· 接地体选择与安装
· 接地体应采用钢管(直径大于50毫米,壁厚大于3.5毫米)、角钢(不小于50×50×5毫米)或扁钢(不小于40×4毫米)。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地网的布置优先采用环型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
· 垂直接地体一般长为1.5 - 2.5米,埋深0.8米,地极间隔5米;水平接地体应埋深1米,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长度一般不大于50米。框架结构的基站应采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接地体。
· 接地电阻要求:接地电阻是评价接地系统效果的重要指标,要求接地电阻尽量小,通常不超过10欧姆;对于一些对防雷要求较高的基站,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
· 均压环设置:移动通信机房应设置均压环,采用40×4mm的扁铜或镀锌扁钢进行构筑,每隔1米设一支撑。将机房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金属门窗、设备外壳以及所有进出机房的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并接至均压环上,以均衡电位。均压环必须可靠良好接地,具体做法可将均压环与机房的主钢筋可靠焊接。
· 智能监测系统:安装智能防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防雷设备的运行状态(如防雷器的工作状态、接地电阻值等)。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定期维护与检测: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防雷器等。检查其外观是否有损坏、腐蚀等情况,测量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对老化或损坏的防雷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同时,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维护,确保防雷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全国服务热线